行程焦點

▍北海坑道

▍媽祖巨神像

▍天后宮

▍媽祖巨神像
由365塊花崗石建構而成,寓有「365日、日日平安」之意,以及神像高度28.8公尺,正好是馬祖四鄉五島的總面積。馬祖全縣面積過去一直是以28.8平方公里為計算,但經過最新測量,實際面積為29.6平方公里。業者在媽祖巨神像上加上避雷針後,其高度亦為 29.6公尺已申請金氏紀錄為世界第1高的石造托燈媽祖神像,馬祖的地名與媽祖的關係可說是密不可分,從神象的興建中,即可了解到馬祖人民對於媽祖信仰的虔誠,因為這座神像從提案到正式落成,便花了十年以上的時間。
▍馬港天后宮
馬祖地區香火最盛也最氣派的廟宇,據文獻資料推斷最遲在清嘉慶年間即已肇建,廟中供桌前方的石棺,相傳為媽祖娘娘葬身的墓穴。請別忘了來此上香求平安。
▍藝術島#海就是我的陸
海洋是穩定串連四鄉五島的脈絡,也是早期生活在島嶼居民的唯一對外交通連結,海就是我們的陸,是永遠對外延展的領堿。本該翱翔於海洋的大鯨魚,成為軍艦的化身,被看似柔弱實則堅硬的鏈條穩固支撐,錨定在馬港沙灘上,白色如鋁制便當盒的艙門是艦上海軍休息的床板,魚肚裡有艇長的座椅、照明燈、舷窗…這些都來自除役或舊台馬輪的零件拆卸重組而成。大鯨魚以這種隱喻方式呈現在馬港沙灘,蘊含某種深意。戰地政務時期,軍方運輸船亦都在馬港海域下錨,搶灘或居民登陸。深埋在居民腦海中的回憶,以藝術形式抓回現實。一股新生的力量。蝴蝶翩躚,紛紛停駐枯樹,株株綠芽緩緩冒出土地。即使過往環境艱困,先輩依然綻放生命的韌性,繁衍生存。透過作品,亦窺視出作者對未來愿景的希冀。
▍藍眼淚體驗館
藍眼淚是許多遊客對馬祖的第一印象,但藍眼淚卻並不是一年四季都看得到,即便時節對了,也會受氣候等因素影響。2018年8月成立的馬祖藍眼淚生態館是馬祖第一座具有高互動性的自然遺產生態主題館,除了靜態的馬祖生態介紹外,更運用4D環繞虛擬實境,讓遊客身歷其境,不分季節都能體驗與藍眼淚的互動。
▍大漢據點
南竿遊客中心附近沿著步道行走,來到位於南竿南方鐵板海岸線上的大漢據點,與莒光島、33、46等據點控鎖著鐵板及梅石澳,形成嚴密封鎖網,控制莒光方向水道,戰略地位相當重要。1975年,基於作戰任務需要,當時陸軍登步部隊官兵弟兄不分晝夜輪流施工,因當時設備簡陋,除用炸藥爆破外,其餘均靠人力一寸一土挖掘而成,於1976年3月29日竣工。據點共分3層,最上層為軍方連部,第2層設有生活圈及預備機槍陣地,最下層設有4座90高砲陣地、簡報室、中山室、庫房、儲藏室等空間;坑道寬約1.5公尺,高約2公尺,主坑道長150公尺,支坑道長為80公尺,合計230公尺。
▍南竿環境教育學堂(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南竿環境教育學堂包含了連江縣之特殊花崗岩地質、坑道林立的戰地文化、有別於台灣的閩東文化內涵、與在地自然環境融合之一刻印傳統建築,經過本場域專業講師帶領學員探索馬祖之美,並了解這片土地上先民歷經各種時期,在特殊環境下與環境共存之智慧與大自然之美,並了解如何發掘、保存獨特文化資產之覺知與技能。
▍北海坑道
把堅硬的花崗岩鑿成井字型交錯的坑道,還能容納百艘艦艇,真可說是鬼斧神工的蓋世之作,這也是金馬地區最大的坑道碼頭。深長的地底世界透著一股神秘氣息,配上坑道內的腳步聲、拉長的身影、水道徐徐的波動,氣氛令人著迷。(因為漲潮時步道會淹沒水中,所以會隨著潮汐關係做行程調整)。
▍東湧燈塔
位於東引島東北端世尾山山坡上,籌建於清光緒28年(1902年),清光緒30年(1904年完成建造,由英總稅務司赫德(Robert Hart)晚年監造,營造司哈爾定主事,屬歐式建築風格,塔身、燈塔、周邊純白房舍身形,蜿蜒磐據於山坡上,襯托著碧海藍天,白色的建築風姿讓東引充滿異國風味。而早期的東引島民則習稱「東湧燈塔」為「東引別墅」。
▍擂鼓石
懸凸於步道旁山壁間之花崗岩巨石,狀似圓形大鼓,為特殊之地質景觀。太白天聲:在巍峨巨石上所開闊出一處觀景點,春夏霧季,雨霧迷濛,加上海浪潮聲,恍如太虛幻境。
▍太白天聲
指的是一處巍峨險峻的巨石,每逢3至5月的霧季,巨岩在煙霧朦朧中若隱若現,讓人彷彿置身太虛幻境中,因而有了這個稱號。遊客可經由觀景台瞭望整幅大自然的秀麗美景,春季欣賞雲霧繚繞間神秘的花崗岩之美;夏日的步道兩旁花草崢嶸,又是截然不同的景色。
▍烈女義坑
是東引北端一處特殊的狹灣坑谷流傳著一個淒美的故事:清光緒末年,東南沿海一帶賊寇群起,某一天賊寇掠奪漁船殺害船主,又想凌辱船妻,但烈女不從,逃至懸崖坑谷投海自盡。現今外圍砌有一道仿古城牆守護,上刻〝義膽干雲天,忠烈傳千古〞等大字,並立碑記烈女事蹟。
▍安東坑道賞鷗
安東坑道是穿越整座二重山所建成的,入口處有段斜約30度的坡,下坡時並覺得累,但返回入口就真的是考驗遊客的體能了。過去的安東坑道有軍隊駐防,百位阿兵哥都在這深遠而陰冷的隧道中生活,連長室、廁所等標示牌仍然清晰可見,在坑道中,可想像過去士官們來回穿梭的畫面,讓我們體會到士兵們的生活是如此的艱辛。昔日的坑道砲口,如今已成為觀賞東引谷灣式海岸的最佳平台,「長長鼻」的特殊海蝕景象在此清晰可見。另外此處更是賞鷗的好地方,夏季時黑尾鷗會遷移到此繁殖下一代,因此也是愛鳥人士每年必定到的勝地。
▍國之北疆
很多人知道中華民國國境最南到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但可能不知道國境最北,就在馬祖東引。但其實真正的台灣最北端極點可是位在羅漢坪岬角外海中的小礁石喔!這座礁石又稱為「北固礁」,位於西引后澳上方約600公尺處,目前礁島上杳無人煙,會隨著潮水的漲退,時而隱没或出現。為紀念國之北疆在此,以及讓遊客一睹風采,馬管處在后澳岬角建置觀景台,並立起一塊石牌,寫有「國之北疆」的字樣,提供遊客拍照留念,即便沒有看到北固礁,也還是可以證明自己來過「國境之北」。
▍中柱島
漲潮時為一座孤立的海中礁島,距離西引約有兩百公尺的距離,當連接兩島的堤防還未建立時,大退潮時可從東引經過中柱島,涉水步行至西引。1986年,國軍利用建造中柱港的爆破碎石,填建了中柱橋長堤,先築起介石橋連接東引與中柱,後再完成連往西引的道路,將東、西引連接起來,交通更為方便,如今以「中柱堤道」形容更為貼切。中柱島上設有「中流砥柱」石刻,路中還有座高於路面的感恩亭,經過時,遠遠還能看見蔣經國銅像坐在亭內,是前往東引的主要地標;漫步在這條筆直大道上,欣賞黃昏時中柱港海面夕陽餘暉、日輪沉入海中的景色,享受寧靜唯美時光。
▍福山照壁(枕戈待旦)
位於福澳村西南方福山公園的山頭,上書「枕戈待旦」四個三、四人高的大字,是遊客搭船訪馬的第一印象。為先總統蔣公於民國四十七年七月蒞臨馬祖巡視防務時,嘉勉地區軍民不忘復國之志而親筆所題,並銘刻於碑石上,這面精神標語雖然稱之為照壁,但實際上是一座地上五樓、地下一樓的長方形建築物,之前作為「連江縣文建館」。展示馬祖風土民情、漁業資源、文經建設的發展歷史與沿革。
▍馬祖酒廠及八八坑道
使用甘美清冽泉質所釀出的佳釀,讓馬祖酒廠聲名遠播,其中又以「八八坑道」系列之高梁酒最受青睞,來此可欣賞獨特造型的紀念酒。而充滿戰地氣息的八八坑道,冬暖夏涼,兩旁的老酒甕,配上不時迴盪在坑道內的水滴聲,又另有風味。
▍坂里大宅
原為清同治年間遷居馬祖北竿的王氏宗親所有,在戰地政務時,曾被徵調成為軍方住所,2009年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保存閩東式建築聚落、轉化為文化觀光用途。想要體驗早期馬祖人的生活,那就一定要到北竿遊客中心正對面的「坂里大宅」走一遭。由人字砌與丁字砌法所興建而出的宅子,外觀是整理排列的石牆,內裝則是原木造建構,可以說是當年的豪宅呢!如今經整修後,保留原來舊有外牆,結構樑柱換新,大宅右側開放遊客參觀、左側則做為古厝民宿,走在歷史悠久的木構廊道中,偶爾還會發出熟悉的木地板「嘎嘰」聲,是不能錯過的閩東建築風情體驗之一。
▍芹山播音站
(馬祖播音站)這裡在數十年前是有真實作用的,當年是擁有東南亞功率最大的播音設備在國共時期每天向著對岸心戰喊話,開頭一定是 : 「親愛的大陸同胞…..」或是放送當時最有名的歌手放送鄧麗君的歌曲 (當然大多是愛國歌曲)。隨著時空轉變、物換星移,現在的芹山播音站已變身為馬祖北竿熱門IG打卡景點。
▍芹壁閩東古厝
也有人形容此處有如地中海般的風光,一座座石頭屋屹立在臨海陡峭的山坡上,風景絕佳,號稱全國國寶級石頭屋保留最完整的閩東建築區/近看烏龜島。
1.表列之行程餐食、景點門票、交通等費用。
2.保險:新台幣500萬旅行業責任險附加20萬意外醫療險(實支實付不得超過該上限,惟實支實付仍以保險公司認定為主)。
*旅客未滿15歲或70歲以上,依法限制最高【意外死殘保額新臺幣200萬元、意外醫療保額新臺幣20萬 (實支實付)】。
3.未滿2 足歲之嬰兒費用包含保險,但不含行程之餐食以及不佔座位(交通、景點)。
1.本行程表上未表明之各項開支,建議自費項目之交通及應付費用。
2.非本旅遊所列行程之一切費用:如新辦個人護照費、旅客之個人費用(如自費行程費用、行李超重費、額外飲料及酒類、洗衣、電話、網際網路使用費、私人交通費、行程外陪同購物之報酬、自由活動費、個人傷病醫療費、服務小費及報酬等。)
3.依國際慣例敬請每人給予領團人員每日150*3天小費以資鼓勵。